凝心聚力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释: *本文是笔者在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研讨会的发言,会议由孟子研究院于2016年11月12日在山东邹城举办。

只讲差等之爱,必然导向杨朱的"为我"之学。(2)一体之仁保证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

凝心聚力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根据儒家传统的儒学原理,落实到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承认现代文明的八大价值:个体、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共和、宪制、法治。孔子讲"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这就是儒家传统的"义→礼"理论结构。中华帝国时代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帝国前期自秦至唐、或至北宋,是帝国的上升期,儒家经典是"五经"体系,最终形成唐代的《五经正义》。儒家自由取向者的学理依据,就是儒家的社会正义理论,我称之为"中国正义论"。我本人就认同这样的理念。

2、义:作为价值尺度的正义原则。这就是说,全部现代治理文明价值的核心与根基,甚至不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共和、宪制、法治等等,而是个体。[③] 参见黄玉顺主编:《庚寅儒教问题争鸣录》,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这是两岸儒家的一种底线共识。编者按:这是作者在下述活动中的发言: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儒学新探索工作坊系列一·首届两岸儒学工作坊座谈会:共识、异见与开展——关于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之反思(2016年12月12日)。时而又姓了‘原(原教旨儒家),时而又姓了‘后(后现代儒家)。(2)学术资源不同: 台湾儒家政治哲学的儒学资源,主要是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尤其是熊十力、牟宗三一系,以及由他们推上去的宋明理学。

二、大陆新儒家政治哲学之现状 近年来,大陆新儒家的哲学主要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热点,即宗教哲学(狭义儒教[③])和政治哲学(广义政治儒学),我称之为创教与干政[④]。我曾将大陆儒家的状况形容为妾身未明:当今的儒家,可不就是‘人尽可夫吗?除了‘老大嫁作商人妇、或被老板‘包养、改‘儒姓为‘钱姓的以外,时而嫁给‘左家(左派儒家),时而嫁给‘右家(右派儒家)。

凝心聚力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而大陆儒家政治哲学的情况则非常复杂,这一点我待会儿进行分析。因此,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广义的政治儒学,亦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一直是儒学界的热点之一。尽管他们焦虑的具体缘由颇为不同,但都可以归为转型焦虑,属于百年来的中国问题,即由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这两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在某些儒者那里甚至是统一的。

两年前,李明辉教授接受澎湃新闻网的专访,表明他不认同‘大陆新儒家,即不认同以蒋庆为中心、包括陈明在内的一小撮人[①],引发了一场论战。【关键词】大陆新儒家。这种焦虑,源于对社会现实状况的不满和担忧。(一)共同的焦虑状态 大陆新儒家之所以非常活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遍的心理焦虑状态。

最后补充一点: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以及后来的港台新儒家,尽管他们的哲学视域与我的不同,但至少在政治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上,我是赞成的。今天的某些儒教论者、贤能政治论者等等的论调,皆属这个范畴。

凝心聚力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上两种思潮——原教旨主义和极权主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现代化歪曲为西方化,从而反对西方,而实质是以中西之异来掩盖古今之变,以抗拒西方的名义来抗拒现代文明价值。[⑥] 这种状况,也体现在政治哲学领域,最主要的倾向有: 1、前现代的原教旨主义的儒家政治哲学。

[②] 黄玉顺:《论大陆新儒家——回应李明辉先生》,《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4期(此文首发于共识网(www.21ccom.net)2015年11月)。……似乎‘名花有主了,实则‘水性杨花而已。当代儒家应有的问题意识是必须突破帝国时代的传统儒学那么一种形上—形下的基本框架,容纳八大现代政治价值:个体、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共和、宪政、法治。今天在座的以李明辉教授为代表的康德专家就比较多,呵呵。[⑦]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吴睿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版。(二)当代儒家政治哲学应有的价值取向 限于发言时间的规定,我只能简单地讲一讲。

这些问题,这里没有时间展开。那么,如果儒学就是如此这般的形上—形下两级观念,那就意味着:如果要选择现代化、走向现代性,那就必须彻底抛弃儒学。

那么,由此出发进行分析:(1)传统儒学的形下学,比如说帝国时代儒学的形下学,就是以三纲为核心的伦理政治建构。这是大陆儒家方面的基本状况。

2、上述观念前提的解构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如果我们既要坚持儒学,又要坚持现代化,这意味着:帝国时代的传统儒学那么一种形上—形下的基本框架,必须突破。[⑤] (二)不同的价值取向 大陆新儒家处在严重的分裂状态中,这是大陆目前社会撕裂状态的现实反映。

但李教授刚才有个观点我不太同意。这是因为: 按照传统的理解,儒学不外乎就是形上学—形下学两级观念架构。2、两岸儒学差异的缘由: (1)发展阶段不同:台湾社会的现代转型、包括政治转型已经完成,而大陆社会的现代转型还远未完成,两岸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立场的基本特征,就是寻求将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价值结合起来,探索两者之间的融通。

2、作为现代性政治怪胎的极权主义的儒家政治哲学。(一)两岸儒家之共识 两岸儒家的思想学术固然存在着种种差异,但既然都是儒家,当然有共识。

而大陆儒家政治哲学的儒学资源不同。[⑥] 黄玉顺:《儒家妾身未明之际》,首发于共识网(www.21ccom.net/articles/thought/zhongxi/20150824128201_all.html)2015年8月。

这是刚才李明辉教授所讲的重点之一,民族主义或者民族国家的问题。这种思潮的特征之一是:貌似复古、实则属于一种现代极端现象,我多次称之为现代性的怪胎——极权主义。

我这些年来所做的生活儒学,其实就是想做这个工作。这种思潮的另一个特征是与民粹主义的结合,所谓毛儒是其典型。今天大陆从学界到官方、到民间蓬蓬勃勃的所谓儒学复兴、国学复兴,其实有很多很不同的情况。民族国家绝不是什么想象的共同体,而是现实的社会历史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必然现象

再者,若理即分也,则伦理系指人伦关系之区分。] 《易系辞》谓,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3期) 进入专题: 戴震 儒学 。用今之时髦语诠解之,则戴震之自然进于必然,理在欲中之说,即视彼岸即在此岸,无所谓超离,无所谓超度。

其不同于戴震所谓兼欲、情而人道备之论,亦明矣。」古人所谓理,未有如后儒之所谓理者矣。

相关推荐